舰队编组的核心策略在于合理区分前排与后排舰船。前排通常由装甲厚重、生命值高的战舰组成,如重型战列舰或巡洋舰,主要承担吸收伤害和保护后排的责任。这类舰船的基础属性往往具备较高的抵抗伤害和护盾值,能够有效抵御敌方的实弹和能量攻击。而后排舰船则以输出为主,包括驱逐舰、航空母舰等,其火力强度与攻击距离是优先考量因素。舰船的默认站位由蓝图中的定位决定,无法手动调整,因此需通过舰种选择实现战术布局。
战斗机制决定了敌方会按照武器系统的攻击序列优先攻击前排目标。当前排舰船被击毁后,中排和后排舰船将依次暴露在火力范围内。这种设定要求玩家必须确保前排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,例如通过技术值强化护甲或修复系统。后排舰船的技术值分配应侧重火力提升,尤其是对特定类型目标的针对性伤害加成。部分舰船如护卫艇和战机具有特殊的兵种克制关系,需根据敌方阵容灵活调整前后排比例。
资源分配与战术欺骗也是前后排编组的重要环节。为前排舰船配备仓库扩容组件可减少往返基地的频率,间接提升资源采集效率。在PVP场景中,可通过命名舰队的方式迷惑对手,例如将主力舰队伪装为炮灰舰队。这种策略能有效误导敌方对火力的分配,但需注意实际编组仍需遵循舰种定位规则。中型和大型工程舰的逐步替换同样影响资源采集效率,建议优先强化其开采设备与仓储能力。
前排舰船推荐学习坚韧、重型护盾等生存类技能,后排则适合选择精准打击或暴击强化类技能。在对抗高爆发敌人时,可采用V形或U形阵型集中前排承伤单位,同时确保后排输出单位处于安全距离。支援类舰船如奶舰的位置安排尤为关键,通常置于中排以便覆盖前后排的修复需求。技术值重置功能允许玩家根据战况重新分配属性点,但需消耗特定道具。
最终的战力平衡取决于对舰船特性的深度理解。重型战舰虽适合前排但会占用较多指挥值,需与中排巡洋舰形成梯度防御。驱逐舰和护航艇作为后排主力,其机动性可弥补防御短板。建议将舰队总指挥值的30%-40%分配给前排单位,并定期通过实战检测编组效果。战斗报告中提供的伤害承受与输出数据,是优化前后排配置的关键依据。